「原以為只是一段斜槓人生的開端,沒想到竟踏上一場深刻的生命療癒之旅。」
安寧緩和教育師劉曉菁,是大家熟知的「Oba 媽媽」。從小就喜歡狗的她,一直夢想婚後能養一隻毛小孩,卻被先生設下幾道「養狗門檻」——不能隨地大小便、不能亂吠、不能咬傢俱,而且一切照顧責任全由她承擔。
當臺北榮總決定推動「輔助治療犬駐點計畫」時,曉菁立刻自願報名參加培 訓。「我心想,比起一般寵物,受過導盲犬訓練的狗應該是最守規矩的吧!這樣先生應該挑不出毛病了吧!」歷經三個月、時數達 70 小時的專業訓練後,她在 2018 年 10 月正式成為輔助犬 Oba 的寄養家庭與工作夥伴,也開啟了與牠的生命旅程。
在病房裡,安寧團隊常感受到各種濃烈的情緒。許多末期病人彷彿藏身在一道透明的牆後,封閉自己,孤獨地面對一切;照護團隊,總需花費許多時間與心力,小心翼翼地走進他們的心房。而 Oba,像擁有魔法般,總能自然地穿越那道牆——牠用穩定的氣息撫平焦躁的情緒,用溫柔的眼神傾聽無法言說的心 情,悄悄地、自然地讓病人走出那道牆。
「透過 Oba 的陪伴,不只拉近了病人與曉菁的距離,也讓病人更願意開口傾訴。那份信任與連結,是我最珍惜的力量」。曉菁記得,一位 98 歲的阿公病人,過去曾養過一隻名叫阿春的黑拉拉,還常常把自己愛吃的肉偷偷分給阿 春。當他在病房裡看到,同樣是黑拉拉 Oba 時,眼睛瞬間亮了起來,主動摸牠的頭、抓耳朵、還拉著牠鬆鬆垮垮的嘴皮子玩了起來。對這位阿公而言,當天 Oba 就改叫阿春了,是阿公的阿春。
他的女兒對曉菁說:「我爸看到我們只有 3 秒的電力,但看到 Oba(阿春),清醒的時間竟超過 30 秒。」這一刻,就是生命中無聲卻深刻的奇蹟。
Oba 的足跡,遍佈的不僅是大德安寧病房。牠也與曉菁走入安寧居家訪視、各科別的安寧共照服務、支援其他榮總與榮家。牠曾是病人的婚禮花童、參加過畢業典禮、音樂會,甚至伴隨著病人走完最後一程。不管任務多麼特別,只要有需要的地方,就有 Oba 的身影,也讓曉菁收穫了無數珍貴的「斜槓體驗」。
「Oba 做的事,遠遠超出我們對輔助犬的想像。」曉菁感性地說,牠雖然只是一隻狗,卻用最真誠的陪伴,深深影響著每一個人。Oba 不憂慮明天、不懼怕未來,只專注在當下,用牠純粹的存在提醒我們:生命的價值,就在此時此 刻。
透過與 Oba 的互動,病人與家屬學會如何道愛、道謝、道歉、道別,也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答案。這些無形卻真實的影響,是最溫柔的奇蹟。
「很多人說 Oba 帶給他們撫慰,但我知道,最大的受益者是我。」曉菁坦言,安寧療護的現場除了高強度的工作,更充斥著沉重與情緒壓力,而 Oba 是她最可靠的情感出口與支撐。「牠總是靜靜地靠著我,用眼神告訴我:我在,妳不是一個人。」
這六年多來,曉菁與 Oba 一起見證了無數生命的故事,經歷淚水與歡笑,牠不只是工作夥伴,更像是她心靈的守護者。「有時我會想,不是我在照顧 Oba,而是牠給予我更多。」
如今,Oba 滿十歲了,迎接牠的退休生活。曉菁笑著對牠說:「接下來,換我陪你。願你能放慢腳步、享受陽光,去做所有狗狗都想做的事。你曾溫柔地撫慰無數心靈,現在,也該擁有屬於你的自在人生。」